2019年印刷行業“成績單”縱覽
1.產業現狀
印刷業作為我國新聞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文化產業的主要載體實現形式之一,兼具文化產業和加工工業的雙重屬性,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部門。
多色、高速、自動、聯動等先進印裝技術和設備在我國得到了應用,特別是印刷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為我國印刷業的發展降低了成本,再加上國家對進口高端印刷設備繼續給予了優惠政策扶持,大大提高了我國印刷業的現代化水平。
我國構筑完成了依托粵港出口的珠三角、發揮綜合實力的長三角和整合出版資源的環渤海三大印刷產業帶,三大產業帶的印刷總產值已占全國3/4以上。東北和中西部地區梯次承接轉移的格局也已形成。印刷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具備。
2.與印刷行業往年自身成績比較
觀察近3年同期的數據,國內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長速度連續下降,利潤總額同比增長速度波動起伏,營業利潤率有所提高。2017年1月—10月,國內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.3%,利潤同比增長8.0%,營業利潤率為6.5%;2018年1月—10月,國內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.3%,利潤同比增長2.9%,營業利潤率為6.0%。對比可知,2019年1月—10月國內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(同比增長10.2%),是在營業收入低速增長(同比增長1.2%)的情況下取得的,實屬不易。
“成績單”背后的行業深層變化
1.印刷行業總體規模在縮小
2019年1月—10月,國內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274.8億元。對比前兩年同期數據可發現,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整體規模在萎縮。三年間,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整體規??s小了24%。國內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不到行業企業總數的10%,而其營業收入占行業總數的70%以上。
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整體萎縮的空間,是否可以通過規模以下印刷企業營業收入的增長來彌補?若答案是不能,那么這幾年國內印刷行業總體實際上是處于負增長的狀態。
中國造紙協會發布的國內紙和紙板消費量的統計數據表明,2017年—2018年國內紙和紙板消費量的增長速度為-4.2%,涉及的印刷用紙全部呈負增長。紙張、紙板作為印刷生產最主要的載體和輔材,其市場是印刷需求變化的晴雨表,因而國內紙和紙板消費量的負增長,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印刷行業的總體增長狀況。
2.行業的生產集中度在提升
根據這幾年印刷行業的變化情況發現,那些由于印刷業務下降而退出統計范圍的企業,更多屬于中型印刷企業;而保留在規模以上統計范圍里的企業,則以大型企業為主。這些大型企業,在印刷行業總量縮小的態勢下,繼續維持著高于印刷行業總體增長水平的增長,提升了行業的生產集中度。
只是,2019年1月—10月規模以上印刷企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速度,由前兩年的8.3%和5.3%下降到1.2%,說明國內印刷行業生產集中度的提升速度在放緩。而要想進入這些大用戶的供應商隊伍,大小印刷企業在成本、效率、服務方面的差異是一目了然的。
因此可以說,下游行業生產集中度的提高,又推動了印刷行業生產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。
3. 印刷行業的兩極分化在加劇
行業生產集中度的提升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。行業生產集中度提高的直接后果就是行業內企業規模的兩極分化,即大企業越做越大,小企業越來越難以生存。作為傳統行業,印刷產業鏈具有高度透明、印刷企業的規模效益,更多依靠高效自動化的設備來實現。而這些高效自動化的設備必須有足夠的業務量作為支撐。因此,印刷企業的整合、智能管理系統大行其道,是2019年國內印刷行業的熱點。日益成熟的工業互聯網技術更是加速了印刷行業兩極分化進程。隨著各個領域“巨無霸”的不斷出現,國內印刷行業的格局也在改變。
4.存量市場整合催生行業內不同領域的相互滲透
國內印刷行業兩極分化最大的制約因素是市場空間。
印刷行業各領域或各區域“巨無霸”的成長壯大,需要海量訂單的支撐。
等待市場增量需要時間,而巨額固定資產的投入產生的成本回收壓力,使得印刷企業把開拓市場的方向自然轉向其他領域的存量市場。國內印刷市場看似龐大,其實是一個被眾多非市場因素條塊分割、商品化程度極不均衡的市場。
2020年印刷行業展望
存量整合、兩極分化仍然是2020年國內印刷行業發展的主旋律。
這種整合分化是國內印刷行業成長演化的過程。它不僅推動了行業的產能集中、整體效益提升,而且也在為印刷行業從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、促進行業內部分工細化創造條件。
因此,如何在大、中、小印刷企業之間建立一個功能互補、良性互動的生態圈,將成為國內印刷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熱點。
數字印刷設備、互聯網技術只是工具,如何在印刷企業的發展中,把握剛性和靈活性的平衡?需要印刷行業的企業家們在實踐探索中尋找答案。
國內印刷行業的新業態將在探索中成形!
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,免费观看A毛片一区二区不卡,亚洲Av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,日本成片区免费久久